亞洲經濟逐步好轉 后期出口增長依然可期
國際經濟環境是決定我國后期鋼材出口能否好轉的重要因素,目前來看,歐美尤其是歐洲地區后期的經濟復蘇前景仍舊撲朔迷離,而亞洲的情況則在逐步好轉
今年以來,美國制造業一直呈現出穩步復蘇跡象,國際性金融機構Markit發布的數據顯示,1-3月美國制造業PMI均值為54.9,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均值52.6,且為兩年來最佳季度表現,新訂單增加是其制造業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但美國的房地產業卻并不景氣,美國3月成屋銷售月率下降0.6%,經季節調整后的年化總數為492萬戶,低于此前預期的501萬戶。
同時,歐洲仍深陷于歐債危機的泥沼中無法自拔。歐元區3月綜合PMI為46.5,制造業PMI為46.6,服務業PMI為46.5,這3項數據均為2013年以來的最低點,并且歐元區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和法國的經濟形勢也有明顯惡化,其中訂單萎縮使得德國企業擴張速度為3個月最慢,而法國制造業更是以四年以來最快的速度收縮,因此歐債危機雖已度過最艱難時刻,但短期內歐洲經濟難有明顯好轉。
反觀亞洲地區,受汽車/運輸設備、電子機械及金屬產品/機械類等出口行業的推動,日本4月制造業景氣判斷指數由前值的-11改善至-4,為連續第五個月回升,且創2012年8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而韓國3月制造業的活動擴張速度達到一年以來的最快水平,加之近日計劃追加的155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盡管仍有朝鮮半島的政治風險尚未消除,其后期的經濟增長仍值得關注。
人民幣迅速升值抑制后期出口增長
眾所周知,匯率變化是影響出口總量的另一重要因素。今年以來,隨著美國以及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貨幣寬松政策的出臺以及隨之而來的印鈔速度的加快,美元、日元的貶值已不可避免,而穩定的經濟前景以及通脹預期也使中國成為了國際資本熱錢流入的理想目的地,人民幣的升值似乎也不可避免。
截至4月19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2395,相較于年初已升值0.73%,且升值速度在4月以后有加快的趨勢,對我國的鋼材出口也形成了較大的壓力。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近年來我國經常項目順差已大幅收窄,人民幣大幅低估的傳統看法已無法成立,而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均在加快印鈔速度的情況下,中國政府若想在抑制內部投機性投資的同時保證經濟穩定增長,必然會想方設法拉動出口需求,各種刺激出口的政策在后期也會順勢而出。可以預見的是,短期內人民幣的走強雖無法改變,但長期來看鋼材出口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國內鋼價下跌后放大國際市場價差
雖然人民幣的升值給鋼材出口增加了難度,但國內鋼價的持續疲軟卻增強了國內貿易商擴大出口的意愿。近期美國鋼價始終保持波瀾不驚,而歐洲止跌后也逐漸企穩,韓國鋼價更是出現了明顯反彈。在此情況下,國內鋼價的不斷下跌使得國際間價差有拉大的趨勢,而在國內“金三銀四”傳統銷售旺季過去之后,短期內這種趨勢也似乎無法逆轉。這種現狀將使國內有條件的鋼廠在同等情況下更愿意選擇出口,而中國出口的鋼材在國際同類產品的價格競爭中占據了一定的優勢